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特产 > 罗田手工油面

罗田手工油面

关键词:油面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
      

    一 

  悠久、美味的手工油面,正在大别山南麓演绎新的传奇。 
  3月27日上午,激越、洪亮的爆竹声中,一块“手工油面非遗传承基地”的竖匾在罗田县凤山镇六十石村10组挂起。63岁老农瞿礼庭沧桑的脸上,露出欣慰笑容。 
  流传数百年的罗田手工油面,终于有了一块正式的传承家园。此前,它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 
  手工油面,俗称盐面、挂面、喜面。它以优质面粉、食用油、精盐、水等为原料,手工精制而成,细若游丝,吃起来爽而不腻、滑而不糊、易于消化。过去,只有一些富豪人家逢年过节才吃它;现今,成为山区群众馈赠亲友的礼品和孕妇补品、沿海发达地区日常消费的名优土特产。 
  二 
  做了近40年油面的村民瞿礼庭,兴致勃勃地亮了一番手艺。 
  将凌晨3时开始和好的面浆,倒在面板上,搓成条状,俗称“盘条”。面块由大条搓成小条,一般要进行3次,每次间隔约30分钟,叫做“行(念“醒”)面”,也就是让面条发酵。“行面”之后,将面条环绕在两根长约50厘米的筷子竹上,再“行”约30分钟。 
  初春的阳光,晒得农家院落一片暖意。院中,摆放着几台面架,面架上下有两道横梁,相距1.9米,梁上满是圆圆的洞眼。 
  瞿礼庭拿起一根筷子竹,插在上横梁洞眼上;再下拉另一根筷子竹,将面条扯长。扯拉三、四次,条条环绕在两根筷子竹的面条,被拉成了丝状,一帘一帘地垂下,煞是好看。 
  “做油面,最讲究天气。”瞿礼庭介绍:如果变天下雨,面干不了,不能下架储藏,容易断裂变质,做不成油面。其次,温度、风以及面、水、菜籽油、食盐的质量和比例,也有相当的讲究。 
  暴晒约一个小时后,油面半干。瞿礼庭轻轻拔出下方的筷子竹,将长长的油面取中一弯,将下方筷子竹也插到上方横梁上。 
  油面从中间自然弯曲,呈优美的弧形,继续晾晒。等晒干之后,取下切割整齐,扎上红绿纸条,便成为品相极好的手工油面。 
  三 
  “做1斤油面,面粉、油盐成本共约2元,卖出去每斤5元,可以赚到3块钱。”瞿礼庭说,情况好时一天可以赚一两百元。 
  六十石村10组共有22户人家,其中会做油面的,有16家。农历八月以后,农村婚丧嫁娶的多,吃油面的多,做油面的也多。 
  平常,老瞿的油面,有的是贩子进村来收,有的由他送到集镇门市店。 
  在罗田县十多个乡镇的街上,大部分都有手工油面的代收点。四乡八畈农民做的油面,经代收点收集,再由农副产品公司进行统一外销。 
  罗田县食为天食品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。“预计今年销量可达200吨,每斤批发价达10元”,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战勇介绍:该企业在全县各地培训技术人员,统一配送面粉等原材料,统一生产标准,及时收购手工油面,再统一包装,利用自己的渠道销往省内外,带动数千农民致富。 
  这家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开发罗田县的甜杮、板栗、金银花等土特产,去年销售收入6800多万元,今年力争突破1亿。当然,其中也少不了工艺独特、包装精美的手工油面。 
  四 
  中午约12点钟,瞿礼庭将晒干的油面摘下一把。 
  十来分钟后,几碗煮好的油面端了上来。泛着油光的汤上,漂着蘑菇、瘦肉、葱花,喷香扑鼻,面条白皙均匀,入嘴嫩滑爽口,嚼起来有劲道。 
  “好吃是好吃,但现在愿意干这一行的年轻人,是越来越少了!”老瞿感叹。 
  老瞿有两儿一女,只有老大瞿建初还会这手艺。但他一直在外地做漆匠,不愿起早贪黑地在家做面。 
  一般来说,在外做工每天工钱有150—200元,而且还是8小时工作,比起这数十斤的面条搬来挪去,还是要轻松赚钱些;况且,年轻人都想往外闯,在家待不住。 
  老瞿从1974年出师到现在,一共才带了8个徒弟。他估计:大约二三十年后,手工油面会有技艺失传的危险。 
  目前,手工油面已成为罗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招牌,该县文化部门采取了录制视频、整理手艺成书、设立传承基地扶持等手段,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。 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